
打鱼游戏多乐:北美观察|墨西哥宣布将加关税《美墨加协定》下对中企的影响与应对【走出去智库】
来源:打鱼游戏多乐 发布时间:2025-09-10 06:19:32多乐赚钱游戏:
近日,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称,墨西哥政府正在考虑对包括中国等国家加征一定的关税。此前据媒体爆料,墨西哥政府计划在9月8日提交的2026年预算提案中,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一定的关税,涉及汽车、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核心品类。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到,墨西哥加征一定的关税是“墨西哥计划”中减少对亚洲进口依赖、强化本土工业的关键举措,但将带来多重连锁反应。汽车行业首当其冲,中国零部件成本上升可能迫使墨西哥车企转向北美供应商,但短期内替代困难将冲击产业链;纺织品领域,中国占墨西哥进口近四成,加税将推高终端价格。此外,此举虽可能换取美国在《美墨加协定》(The 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以下简称USMCA)审查中的支持,但中国反制风险与墨西哥通胀压力并存,其“平衡术”能否奏效仍存变数。
近年来,走出去智库持续跟踪关注北美市场,近期撰写的战略洞察系列报告——《USMCA新棋局:中国企业的北美突围战略》认为,未来USMCA将不仅是贸易协定,更是美国主导的、以“去风险化”和“友岸外包”为核心的地理政治学经济工具,旨在构建一个将中国逐渐隔离在外的区域化价值链体系。这给中企带来了从直接市场准入壁垒到被系统性排斥的严峻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通过深度本地化进行破局的重大机遇,墨西哥或将成为中国企业在北美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必选项,而非可选项。企业一定从根本上转变思维,从“中国制造,出口全球”转向“区域制造,服务区域”,积极融入北美新体系。该报告为公司可以提供了从战略重塑、战术布局到能力建设的三级行动参考,并强调2025年的协议审查将是关键节点,企业需立即行动,制定预案,以在新棋局中重新定位并保持竞争力。
墨西哥加征一定的关税将带来哪些影响?怎么样应对?今天,我们刊发走出去智库(CGGT)战略研究部的文章,供关注北美贸易的读者参阅。
1、USMCA战略目标直指重构北美产业链:美国试图通过近岸外包将中国供应链排除在北美市场之外,墨西哥则希望借此巩固其作为北美制造枢纽的地位。
2、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走私、移民问题为由威胁加征25%关税,墨西哥被迫通过北美堡垒计划换取USMCA框架下的关税豁免。
3、中企可加大在墨西哥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上的含金量以符合USMCA高标准规则。例如,某中国家电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智能冰箱,成功规避墨西哥关税壁垒并打开北美高端市场。
9月4日,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宣布,墨西哥政府正在考虑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与墨西哥没有贸易协定的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这项政策预计在9月8日前提交给国会。由于墨西哥执政党在立法机构拥有绝对多数席位,该提案很可能获得批准。
作为《美墨加协定》(USMCA)成员国,墨西哥此举不仅折射出北美贸易框架的深刻变革,更将中国企业在墨西哥及北美市场的生存空间置于聚光灯下。
本文将从USMCA的规则体系、墨西哥关税政策演变、中企应对策略三个维度,深度剖析这一贸易政策调整对中企的复合影响。
USMCA自2020年生效并取代1994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以来,通过原产地规则升级(汽车零部件北美本地化比例提至75%)、数字贸易专章、“日落条款”(16年后需全体同意延续)等制度设计,并引入具有排他性的“毒丸条款”,构建起排他性的区域贸易壁垒。其战略目标直指重构北美产业链:美国试图通过近岸外包将中国供应链排除在北美市场之外,墨西哥则希望借此巩固其作为北美制造枢纽的地位。
USMCA“关税消除”规定成员国间须立即取消多数工业制成品关税,但例外条款允许基于国家安全、特定情况(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或健康)等理由实施临时性关税。这种制度设计为墨西哥提供了双重操作空间:一方面通过USMCA框架享受北美市场零关税待遇,另一方面可利用例外条款对非成员国设置贸易壁垒。
USMCA将汽车零部件的北美本地化比例从NAFTA的62.5%提升至75%,并要求40%-45%的汽车价值由时薪16美元以上的工人生产。这一规则直接冲击中企在墨西哥的汽车产业布局。
2023年8月:首次上调392个税号产品关税至25%,主要是针对钢铁、铝材等基础工业品,旨在应对全球产能过剩压力。
2024年3月:对自华进口钢球加征3.68%-12.35%关税,对原产于中国的混凝土钢钉进口征收31 %的临时反倾销税,配合美国232条款调查。
2025年1月:对跨境电子商务商品(主要来自中国)统一征收19%关税,堵住“小额免税”漏洞。
2025年8月:将价值低于2500美元包裹的关税从19%提至33.5%,精准打击中国跨境电商。
2025年9月:计划在2026年预算案中提高汽车、纺织品等中国优势产品关税,税率未定但预计达20%-50%。
经济动机:墨西哥2024年预算赤字达1980年代以来顶配水平,关税收入成为填补财政缺口的重要手段。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品牌在墨市场占有率从15%降至10%,但关税上调预计可增加政府收入约12亿美元。
政治妥协: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走私、移民问题为由威胁加征25%关税,墨西哥被迫通过北美堡垒计划换取USMCA框架下的关税豁免。
墨西哥加工贸易计划(Industria Manufacturera, Maquiladora y de Servicios de Exportación,以下简称IMMEX)限制:墨西哥经济部颁布法令,禁止通过IMMEX计划临时进口成品鞋类,仅允许进口合法零部件,并对未签署FTA国家的鞋类产品征收25%基准关税。此举导致2019-2024年间制鞋产业规模萎缩13%,但有效遏制了中国成品鞋的“绕道进口”。
关税配额管理:对纺织品实施动态配额制度,2024年底对138个关税细类征收35%进口关税,并制定禁止进口清单,中国作为最大供应国首当其冲。
汽车产业:中国汽车在墨关税最高20%,虽低于美国的100%,但本地化采购比例每提升10%,汇率影响可降低2.3个百分点。特斯拉供应链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墨西哥工厂通过北美零部件占比75%享受零关税,而比亚迪采用中国组件+墨西哥组装模式,关税成本控制在3%以内。
钢铁行业:墨西哥对直径小于14毫米的圆钢征收50%关税,导致中国钢球、钢钉出口成本上升31%-43%。大成贸易救济律师团队指出,未取得IMMEX资质的企业面临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25%-30%的困境。
包裹关税上调:2025年8月将2500美元以下包裹关税从19%提至33.5%,直接冲击Shein、Temu等平台的轻小件商品出口。以义乌小商品为例,单件商品利润率普遍低于15%,关税上调后多数品类将丧失价格优势。
清关审查强化:墨西哥海关要求进口商提供完整证明文件(材料清单、供应商声明、出口记录等),否则面临商品归类欺诈处罚。某跨境电子商务负责人透露,清关时间从平均3天延长至7天,仓储成本增加40%。
IMMEX资质争夺:IMMEX计划允许外国制造商将原材料和零部件以“递延缴税”的形式进口到墨西哥,条件是所有制成品必须在政府规定的时间内从墨西哥出口,但申请周期长达6-8个月,且需满足投资额、就业人数等严格条件。截至2025年8月,仅有12%的中资企业获得资质,其余企业被迫通过第三方代工模式运营。
近岸外包的悖论:虽然墨西哥正承接中国产业转移,但USMCA的原产地规则要求40%汽车价值由高薪工人生产,导致中国投资企业面临“要么本地化、要么高成本”的两难选择。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测算,完全合规将使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18%-22%。
分级布局策略:将低附加值环节(如组装)留在墨西哥,高的附加价值环节(如芯片、电机)保留在国内。如某中国汽车墨西哥工厂通过此种模式,使汽车业对美出口关税成本控制在3%以内。
区域供应链整合:与北美零部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利用USMCA累计规则实现合规。特斯拉柏林工厂采用墨西哥+中国双供应链模式,成功应对续签风险。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简称RCEP)框架利用:通过越南、泰国等RCEP成员国中转,利用区域累积规则降低原产地成本。某电子企业测算,经越南中转可使关税成本从125%降至8%-10%。
服务贸易突围:加大在墨西哥的研发、设计、售后等高的附加价值服务投入,规避USMCA对货物贸易的限制。华为通过此模式,在墨西哥的服务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自贸协定谈判:中国可推动中墨双边自贸协定谈判,争取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豁免。参考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FTA),通过局部自由贸易安排降低关税影响。
WTO规则运用:针对墨西哥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行为,在WTO框架下提起磋商。如中国在2025年8月已就加拿大对华钢铝产品加征一定的关税提起WTO争端诉讼。
2026年USMCA审查将聚焦五大领域:贸易逆差与关税威胁、偷渡客与芬太尼、投资保护与劳动问题、关键矿物与能源、农业贸易与数字服务税。其中,中国因素可能通过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间接影响审查结果。
技术升级:加大在墨西哥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上的含金量以符合USMCA高标准规则。例如,某中国家电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智能冰箱,成功规避墨西哥关税壁垒并打开北美高端市场。
品牌建设:从OEM(代工)向OBM(品牌营销)转型,通过品牌溢价抵消关税成本。比如,传音控股墨西哥子公司通过此模式,使手机产品毛利率大幅提升。
墨西哥比索2025年夏季在美国加征一定的关税背景下逆势升值11.2%,反映市场对“安全港”属性的认可。但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削弱套利吸引力,中企需做好汇率风险对冲。如某矿业企业通过远期合约锁定汇率区间,可覆盖80%的汇率敞口。
墨西哥对华关税政策本质上是USMCA框架下北美产业链重构的延伸。中企需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塑造,通过本地化生产、技术升级、规则运用等组合策略,在北美贸易壁垒中开辟新空间。正如墨西哥城某中资企业负责人所言:“这不是终点,而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催化剂。”
随着《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OBBBA)》于2025年5月在美国众议院通过,这一堪称“2025版综合性预算与税改大案”的法案正在重塑美国的财政政策、监管框架与能源路线图。从税制延续到清洁能源退坡,从社会福利收紧到科技管控强化,OBBBA不仅映射出美国内政逻辑的再平衡,更对全球企业的运营战略、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提出全新挑战。本期CGGT战略洞察系列报告,聚焦OBBBA法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路径的深层影响,助您把握风向、提前布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跌懵了!杭州一楼盘单价从25106到8928,4年缩水近7成,房东哭晕
华为在发布会上公开显示麒麟芯片,中芯国际的CEO将成为中国芯片产业的最大功臣
王腾因泄密被小米辞退,入职小米9年,曾被网友称为“爆料大王”,最新回应:接受该有的代价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